这几年走了一些地方,也想与大家分享些对于日本游的思考。
其实第一次日本游是2015年,那会应该是去日旅游黄金时期,也是开始国人去日爆买开始的那年。那一年日元贬值,在汇率上去旅游或者买东西都会比当时国内买同种产品便宜不好。我也随波逐流去日本看了看。今年又有机会去了一次,就说下感觉上的一些变化
一、旅行方式:
15年我跟朋友当时选择自由行,为了这趟旅行还是做了不少攻略,毕竟那会是第一次去日本。那会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跟团,我们在景点就经常看到导游带领与大巴车。那时自由行的人还比较少,自由行中看到的亚洲面孔多是港澳台的,或者韩国人多。
18年我再次去关西,我发现大家基本上都是选择自由行,可能是团游效果不那么好,也可能是对旅游有了新的想法。不过我觉得这也可以是看作日本方便旅游了,在这两年,可以更容易签三年或五年,不再需要途径冲绳以后才给办,而更加方便快捷。
京都:
三年坂二年坂
二、旅行的人群:
15年时看到不论是跟团还是个人游都基本以年轻人为主,不论是情侣还是一帮朋友。而18年看到就多以家庭为主,一家人有老有小,其实就算今天我还是很佩服自由行是一家出国旅游的。但其实这也客观的反映出日本这几年对旅游下了些力气的。毕竟一家出游也是需求许多便利的。
同飞机过海关时有许多小朋友和家长
三、酒店问题:
现在基本都是携程来定,通过大家的评论选择酒店入住,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选择英语或者有中文服务的。15年来的时候找到可以交流的英语的就很不容易,当时错过许多就是交流问题,例如,那年因为没有酒店所以我订的京都是五星酒店,今年查携程时偶然看到才发现,那酒店门口老停着的出租车其实是可以免费带我们到最近地铁或者公交站的,但当时入住交流就很有问题,自然人家也没跟我们讲。18年时,同样选择方便入住的酒店,英文交流不仅不再那么有日本特色,还有自动办理入住的机器,不少酒店还会有中文服务。其实这也是一种进步。
四、语言文字:
15年时还多以英,韩,日三种文字。现在基本都是4种,含中文的繁简体。15年在大阪吃过的一家店,今年再去,不仅老板和服务员都会说简单的中文问候,也有了中文菜单,不再是给我英文不配图的菜单。
抹茶的庭院
举个例子:今年在稻荷神社买了抹茶冰淇淋后,他们会告诉你买了的话可以到庭院里休息,如果要吃茶点等,就可以进去购买并休息,同时可以在他们最好的位置欣赏庭院风景。店外则是茶山,门口有长凳可以休息。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式的消费方式。
上面只是简单的说了下这两次去日本的个人感受,我觉得其实就如行业内大热的茶旅,也可以一步步的来,不需要都要一步到位,通过学习别人先进的管理办法和建设方式,来体现出自己的特色。现在茶旅有趋同的现象,其实风土人情不同,没必要全部照搬其他地方的,还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因为大家要感受的就是这样或那样的不同,有意思的旅行。